曾笑雨的个人网志

感不同,身不受

前几天朋友找我诉苦,想跟我聊聊她最近遇到的烦心事。我纠结了很久,没有回复,事后想来,这是不好的。所以后来还是解释了一句:

我知道你最近很多不顺,想找人倾诉,但我最近问题也不少,丧的一比,可能没有力气处理好负能量。所以我们最近还是多和对方分享有趣好玩的事情吧,转发一首好听的歌也是不错的。

情绪低落时自然想找人倾诉,这是人之常情,但也存在风险。你怎么知道对方是否能感同身受呢?我们这个学期有门课叫心理咨询与案例分析,非常有意思,也许可以提供一个有趣的角度。

所有表达,都是为了被倾听,而倾听的最高境界,就是感同身受,心理咨询的术语叫「共情」。事实上,共情是非常难的,往往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才能长时间地倾听,才能设身处地去理解来访者的内心感受。

被倾听被理解,是非常珍贵而稀少的体验。

有多珍贵?著名心理咨询师岳晓东把心理咨询描述为「登天的感觉」,虽然有点夸张,但你可以想象那种凭虚御风的自由和舒畅。

有多稀少?北大的徐凯文老师是心理咨询界的大牛,但即便是他,也在一次咨询过程中忍不住打瞌睡……心理咨询师尚且如此,我等凡人在聊天时刷刷朋友圈听听歌逛逛知乎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很多人无法理解,觉得心理咨询不就是聊聊天嘛,为什么那么贵。因为啊,只有咨询师能给你提供最高品质的倾听和理解,而这些,是非常耗费心力的。心理咨询师赚的也是血汗钱。

这篇文章不是要讨论心理咨询师的收费问题,事实上,我想传达的观点是:你身边的大部分朋友都很难做到对你感同身受,这再正常不过了。

如果这个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生活中有那么多的误解。所以在我的朋友甚至室友(这两者从来就不是一个概念)眼中,我最近的经历真是太奇怪了:

  • 学高级统计?嗨!不就是下几个软件点几下鼠标吗?有什么好烦的?
  • 买了两双板鞋都不合脚?那就退货呗!很正常,淘宝就是这样,去实体店买就好了。
  • 挑战杯论文的排名还不如其他人的调查报告?人家搞调研也是很辛苦的呀!没有大样本数据支持也没关系嘛,这是个经撒爱,你要理解一下评委。
  • 没事,大家在很多人面前说话都会紧张的,报告论文也一样,多练多练,习惯就好。

他们的回复很对,但都不是倾听,更谈不上理解。而表达,无非是为了有人倾听,更是在寻求理解,不是为了收获不痛不痒的评论和劝告。

那心理咨询师是如何共情的呢?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位认知行为流派的咨询师共情能力就非常强,我注意到他经常说这样一句话:

那你肯定很难过/委屈/害怕/兴奋。

也许这才是来访者最想听到的回答。

说回正题。倾听和理解很难,所以我们更需要练习好好说话,认真表达:

  • 更清晰简洁地叙事,把自己经历的前因后果讲清楚
  • 选用更准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